地址: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北路2202号3楼
联系电话:
0755-82336671 13682476671
联系邮箱:
sz_yyxh@163.com
倾听战“疫”故事,寻找抗疫启示。《大湾区会客厅》对话医疗卫生体系关键人物系列专访第二期,我们聚焦深圳抗疫“主战场”——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下文简称“市三院”)。
作为深圳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定点收治医院,截至4月24日24点,市三院累计收治确诊病例数占广东全省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约97%的患者已经康复出院。打响疫情阻击战3个多月以来,这里最多一天收治了60名新冠肺炎患者。
社会的恐慌,病人的蜂拥而至,从一个病房、到一栋楼再到整个医院都成为疫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刘磊坦言道,压力的确大。疫情发生以来,刘磊一直在一线“率兵作战”,他和医护人员们经历了什么不为人知的艰难时刻?世卫组织专家前来考察,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印象深刻?+医疗的独特优势。
此前,钟南山院士评价市三院诊疗:“对新的东西比较敏感,而且敢于试验、勇于观察,值得学习”。而这背后源自于什么样的底气?
记者何嘉琪:我们现在回看,当时我们在抗击疫情可能最吃紧的那个时候,深圳市三院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挑战和压力?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下文简称“市三院”)。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刘磊:社会的恐慌、病人的蜂拥而至,对我们来说压力的确大。我们从最先开始的两个病人到高峰时期,一天收60个病人。我们从一个病房打到一个病区,到1栋楼、2栋楼、3栋楼、4栋楼,整个医院都成为疫区。
何嘉琪:您说最高峰的时候一天接收60多个病人,同时在医院的应该有几百号病人,那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您作为医院的“掌门人”,那时候最担心什么?
刘磊:这个疾病的传染性和致死率,远超过SARS。我最担心我们的医护人员交叉感染,甚至倒下;第二个担心,担心我们医院救治能力、储备能力,不能随着疫情的发展,不能满足需求。当我们人力、物资不足的时候,市里跟我们说,你们放心大胆的用防护设备,一定保障你们的供给。另外在人员方面,从全市调配精兵强将支援我们,让我们觉得人力紧张的情况下,一下子得到了缓解。
我们当时说新冠肺炎是“可防、可控、可治”是挨骂的。但随着病人治愈出院,情况得到了改观。1月23日,我们两个病人出院,给社会、给我们医院和医护人员树立了很强的信心。全省出院的头10位病人都在我们医院。另外,我们的危重病人在全市医疗资源的支持下、技术力量支持下,包括省里专家的支持下,得以转危为安。
何嘉琪:在世界卫生组织2月份来到市三院这边考察时,我听说他们对我们的ECMO的数量,是特别的印象深刻和挺惊讶的?
刘磊:当时世卫组织问我们:“你们有多少台呼吸机?”我说我们有60台呼吸机。“你们有几台ECMO?”我说我有5台ECMO。在“打仗”开始的时候,市委市政府就把其它医院的4台ECMO调到我们医院,这就叫集中资源、集中收治。到今天我们的ECMO有7台了,因为我们又紧急采购了,同时我们应急院区呼吸机有90台了。
临床的救治过程当中,我们的医生在“打仗”的过程当中,你要选枪有枪,选炮就有炮,有各种手段。你比如,包括当我们说ECMO的机器前面我们用了一个小ECMO,我们就称作“小黄人”;还有我们用一氧化碳降低肺动脉压等。而且在这次战“疫“当中,政府又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路径,我们又紧急采购了一批世界顶级的设备。
另外,市卫健委把精兵强将全市的精兵强将都放到了我们医院,我们的ICU队伍都称作为是“最豪华阵容”,提升了我们救治的水平、救治的能力。
面对认知尚浅的新冠病毒,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勇于探索。在临床方面,应用了恢复期血浆等多种创新的治疗措施、发布了多个版本的“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第一时间与国内外同行分享“深圳经验”。
科研方面,在全国率先从确诊患者粪便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全球首次从冷冻电镜下描绘新冠病毒真实形貌、率先展开法匹拉韦临床治疗新冠肺炎研究等。
何嘉琪: 在整个抗击疫情过程中,一方面要救治病人,一方面要不断地去总结科研成果,这背后做了哪些努力?这又基于我们原来什么样的积累?
刘磊:第一,我们有P3实验室(即: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P3实验室全国一共批了20来家,我们是其中一家,假如说我们没有P3实验室,我们就没有办法对病毒进行分离,没有办法培养病毒的毒株以及后面的一些研究。
第二,最近几年我们把生物样本库规范管理。任何一个研究,需要有一个样本、标本的入库、保存、使用,必须每一条都必须规范。你要使用的话,也必须在用合适的方法才能使用。
第三,就是打造人才梯队。最近这几年我们引进了一批国内非常优秀的,年轻的一些医务工作者和研究者。我举个例子,我们研究所所长,他就是从北京一个院士团队培养的,我们再引进过来的。
新冠疫情阻击战打响之后,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深圳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院区建设,仅用了20天时间就在市三院旁的空地上,建成了一座拥有800张负压病床、共1000张床位的“平战结合”的医院。
何嘉琪:目前疫情走势趋于平稳,应急院区暂未收治新冠肺炎患者。那未来,这一个院区会作何使用呢?
刘磊:很幸运医院现在没有用上,国内的疫情,深圳的疫情走向平稳。对于新的院区建起来以后,它会成为我们国家临床研究中心,会开展很多类似的工作,包括对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等等方面,我们需要进行临床研究的都可以在我们应急院区开展研究,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和揭示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大家不用担心,一定会用得很好。
何嘉琪:现在大家尤为关心的是,整个医院的其它门诊科室接诊病人的整体情况怎么样?包括说大家比较担心的是,会不会出现交叉感染?
刘磊: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医院的设计非常合理,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洁净区。我们医院是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分流、不同传染病分流、人和物分流,这个人和物就包括病人和医护人员,也是分流的。所以这种交叉感染,不可能在我们医院发生。
另外,我们现在集中的病人都是比较轻的病人,传染性比较低的病人,而且我们集中在一栋楼里边。
何嘉琪:毕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总是突如其来的,那么您认为深圳相关学科建设上等方面应该做哪些提升,来让我们再次面对袭来的疫情时可以做更加充分的准备?
刘磊:我们从反思来看,第一,我们临床的优秀人才去哪了?传染病的领域相对来说,优秀人才没有那么集中,我们要保证未来优秀人才往这个领域进来。
第二,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陡然一下成了全国单体医院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最大的传染病医院。那么这种局面怎么去把它保持下去?
第三,怎么保持我们的研究能力?这对于我们未来应对未知的疾病来说是关键。
第四,要建立起相应的人才培养的系统。不久前,南方科技大学和我们成立了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为深圳公共卫生领域当中顶尖人才的不断涌入奠定了基础。
我们想经过这一仗,让我们更有底气、更有能力、更有信心,来战胜未来可知或不可知的一些疾病、病毒的侵犯。深圳市委市政府通过这次“战役”,把人民的福祉放在第一位,把市民的大健康放在首位,我们是切身体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