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北路2202号3楼
联系电话:
0755-82336671 13682476671
联系邮箱:
sz_yyxh@163.com
深圳市儿童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医学学科评估项目于3月10日正式启动以来,市医院协会、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专家团队研究制订评价标准,收集、校准、处理数据,进行量化评价排名,确定深圳市儿童医院前15学科排序和得分,并提供现场学科评估数据清单和汇报要点等,项目各项工作得以正常推进。
按照项目实施计划,8月30日,此次学科评估项目现场答辩会在深圳市儿童医院B栋1537会议室召开。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复旦大学原副校长冯晓源、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副院长包志宏、上海市科委原二级巡视员施强华、上海龙华医院质控办主任晏晨阳、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副秘书长何蓓蓓;市医院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学进;市儿童医院党委书记文飞球、院长麻晓鹏携党政班子出席会议。医院各相关学科带头人参加答辩会。
会议由市儿童医院副院长李德发同志主持,文飞球书记代表医院感谢市医院协会携手复旦医管所专家组对医院组织开展学科评估,对高解春所长及专家一行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下,仍能赶赴深圳进行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其指出,医院结合“高水平医院建设”的具体目标要求,制定学科评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战略定位,旨在为医院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希望通过本次学科评估项目的开展,能有效推动医院医学学科高质量发展。
市医院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学进代表协会致辞。李会长首先代表协会对高所长专家团队莅临深圳表示欢迎,对复旦医管所自项目启动以来所做工作表示感谢。其表示,今天的现场会将有15个学科接受评估,专家团队在听取学科汇报后,将逐一展开点评,直击各参评学科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痛点”与“难点”,并给予切实可行的学科建设实施建议,能有效帮助医院在学科建设工作中找短板,开处方。相信医院通过此次评估工作,接下来将对标问题做好顶层设计,举全院之力做强目标重点学科;特别是关注学科前沿、结合医院特色做好学科层面的顶层设计,做好亚专科布局,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随后,麻晓鹏院长对医院学科建设总体情况进行介绍。医院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奠基开拓阶段(1997-2001)、提质增资阶段(2002-2010)、高速发展阶段(2011-2018)、争创一流阶段(2019-至今)。无论是体量规模、医疗业务,还是科教实力,都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对医院的排名声誉、省市级优势学科、教学工作开展、学科平台搭建、研究平台打造、科研成果发布、本次医学学科评估项目开展的意义以及期望取得的效果等情况进行充分介绍。
复旦医院管理研究所高解春所长对现场学科评估的规则进行介绍并提出要求。紧接着,医学学科评估现场答辩会正式进入各学科汇报答辩环节,由高解春所长主持。
本次参评的15个学科(血液肿瘤科、儿童保健与心理健康中心、放射科、新生儿科、儿童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小儿骨科、小儿消化科、小儿肝胆肿瘤外科、泌尿外科、小儿呼吸、心血管内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小儿感染科、儿童康复)负责人依次从学科的定位与规划、人才梯队情况以及临床、科研与教学基本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全方位展示了学科建设工作的亮点以及存在的不足。15个学科依次进行汇报,并由对应的专家进行12分钟的问答及针对性点评。
在专家组代表总结反馈中,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副院长包志宏从医院的性质、科室内部结构、学科建设情况等三个方面对医院目前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科主任发挥带头作用、医院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医院文化形态等建议。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对医院今后的发展给出了宝贵建议:
一、医院需尽快落实直属附属医院,增强院内学科氛围。
二、在学科建设布局及规划问题上,院领导班子需明确学科布局,聚焦专科建设。避免因学科内讧、内耗,平衡利益而拆分学科。
三、在科研发展及平台建设方面,医院需修订科研奖励机制,加大国自然奖励力度;国自然标书要加强培训辅导;不能允许重点学科做低层次的重复工作;SCI论文需与临床紧密结合,员工在临床工作中应始终保持科研思维;需加大中心实验室投入及建设,满足各学科的专职科研人员使用的基本要求。
四、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医院需鼓励硕导积极申请成为博导;加大社会团体任职的覆盖面;对于新入职的年轻博士/硕士,科主任需明确对他们的科研产出要求,鼓励年轻博士申报国自然。
五、在科研管理方面,院内的所有绩效考核、奖金分配、职称聘任等皆需围绕学科建设制定;医院需制定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标准,设立学科带头人及科主任聘期制;医院需建立大内科及大外科主任制度,以此加强儿科、小儿外科的亚专科管理,促进学科发展。
市儿童医院院长麻晓鹏对复旦医院管理研究所专家一行来院进行评估指导致以感谢!表示后续医院会着重顶层设计,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能力,持续推进医院学科建设发展。
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也是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现场答辩会不仅是展示成绩,更是在发现问题中找到未来发展的路。一天的会议,科室领头人的深刻剖析,专家们的思维碰撞,让整个答辩会“金句”不断,闪光点频出。至此,医学学科现场答辩会圆满结束。